目前我國的噴漆、噴粉或電泳前處理大多采用磷化以及鉻鈍化處理,這兩種處理方法存在較大缺陷。在環保方面,磷化含錳、鎳等重金屬離子并且含有大量的磷化渣,鉻鈍化處理含有嚴重毒性的鉻離子,嚴重污染環境。其次在節能方面,磷化大多需要加熱設施且需要清理磷化渣,成本較高。因此尋找一種環保、節能、低排放、低成本的表面處理技術是金屬表面處理的發展趨勢。而硅烷處理沒有害重金屬離子、磷及沉渣,不用加熱,處理時間短,不用表調,工序簡單,槽液可重復使用,可提升油漆對基材的附著力,并可共線處理鐵板、鍍鋅板、鋁板等多種基材,是磷化與鉻鈍化的理想替代者。德國凱密特爾公司和美國依科公司的硅烷表面處理技術已在歐洲和美國獲得廣泛應用,我國的硅烷表面處理技術正在逐步發展,國內已經采用硅烷處理的家電企業有海爾、格力、海信科龍等,未來在汽車、航空、電子領域也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硅烷體系分析的難點在于硅烷偶聯劑種類的定性定量,以及添加劑的定性定量。微譜分析通過質譜、核磁、高液相色譜、熒光光譜、離子色譜等儀器,對樣品中的硅烷偶聯劑進行檢測、對微量添加劑(促進劑、絡合劑等)進行痕量的分析,以保體系信息無遺漏。此外市場上在售的硅烷偶聯劑質量不一,水解后的穩定性差距較大,影響使用,微譜分析通過大量實驗硅烷偶聯劑,并根據樣品的鹽霧時間、附著力等性能指標對配方進行評估,得到一個優化的配方。
2019年02月15日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屬表面硅烷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添加時間: